梦想还是要有的,万一忘了咋办?

0%

数据库设计

分步设计法,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,可以分为4个阶段:需求分析、概念结构、逻辑结构设计、数据库物理设计。

数据库设计各阶段产物

阶段 产物
需求分析阶段 数据流图(DFD)、数据字典
概念结构设计 E-R图
逻辑结构设计 概念模型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(DDl、DCL)
物理设计阶段 表定义、建立索引、分区(空间、时间)

需求分析

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,通过对原系统的了解,收集支持新系统的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,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。

需求分析两种方法:

  • 自顶向下(SA)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,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
  • 用数据流和数据字典描述系统。

数据流图

概念结构设计

需求分析数据 --抽象–> 局部E-R模型 --集成–>全局E-R模型

局部E-R模型设计

  • 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
  • 为简化E—R图,能做属性对待的尽量作为属性。

全局ER模型设计

  • 集成 各局部ER偶像

  • 视图集成的方法有2种:

    • 多元集成法,一次性将多个局部ER图合并为1个全局ER图。
         * 二元集成法,首选集成2个重要的局部ER图,再逐步累加1个新的。
  • 冲突解决

    • 属性冲突
         * 命名冲突
         * 结构冲突
  • 优化 (利用规范化理论进行操作)

    • 消除冗余
         * 冗余数据:可由基本数据导出的数据
         * 冗余关系:可有基本联系导出的联系

逻辑结构设计

逻辑结构的任务是将ER图转化为特定DBMS所支持的关系模式(DDL)。

  • 1个实体 对应 一张表
  • 1个联系 对应 一个关系
  • 规范化

物理结构设计

对于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,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。

  • 确定物理结构:存取方法、存储结构
  • 评价物理结构:时间、空间效率。

总结